课件编号19639570

第21课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教案(表格式)《经济法基础》(江苏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4-06-16 科目: 类型: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54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1课,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熟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3)能够识别不正当竞争行为,并采取合法手段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素质目标: 树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与特征,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识别不正当竞争行为,并采取合法手段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课堂实践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案例导入(8 min)→传授新知(25 min)→课堂讨论(10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0 min)→课堂实训(15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案例导入 (8 min) 【教师】讲解案例“十一黄金周促———(详见教材),并提出问题: 该商场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思考,进而引出新知 传授新知 (25 min)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新知,讲解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与特征,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等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 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教师】利用多媒体扫码播放视频“反不正当竞争法”,并讲解新知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2)行为的性质具有违法性。 (3)行为的结果具有损害性。 ……(具体内容详见教材)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混淆行为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实施一些“引人误认”的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1)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2)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3)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4)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法律加油站】 经营者实施上述混淆行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违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5万元的,可以并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经营者登记的企业名称违反上述规定的,应当及时办理名称变更登记。 ……(其他内容详见教材) (二)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1)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 (2)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3)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教师】提出问题: 商业贿赂行为会对营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经营者违反规定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