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教评一体案 课题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时间 2024年 月 日 节次 来源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设计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 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1、使学生了解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 2、阐明气体扩散的原理。 3、熟悉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明确气体交换后各结构气体成分的变换 4、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教 材 分 析 本章第一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解决了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课时需要学习的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从而使呼吸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 情 分 析 关于呼吸现象,学生虽然比较熟悉,但是很难具体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示意图、拆解呼吸系统模型来学习。对于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尤其对引起呼吸运动的呼吸肌的分布和功能缺乏知识基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外,七年级学生还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也难以理解。鉴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各种便于理解呼吸运动的模型,同时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进一步阐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学习 目标 1.说出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说明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培养记忆、合作、交流、识图、探究能力,解释呼吸运动的原理。 3.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确立健康生活的态度。 教学 评价 1.通过观察模型、示意图等,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明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对应学习目标1) 2.通过模拟呼吸运动演示实验,概述呼吸运动原理。(对应学习目标2) 3.通过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对应学习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任务 环节一 温故知新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1.请同学们自主探究课本第23~24页,完成以下各题。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 和 。 1、呼吸道:气体进出 的 。 (1)组成:包括 、 、喉、 和 等器官。鼻腔前部生有 ,可以 ,内表面有 ,能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 、 ,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 ,可以 空气。 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注意:咽既属于 系统又属于 系统) (2)特点:呼吸道以 或 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 ,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 。 (3)功能:保证气体 ,对吸入的空气具有 、 、 的作用。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 的场所,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功能单位)。 思考: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数目 。(2)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和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 ,各由一层 组成。 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 与 。 (1)过程:包括 和 。 (2)结果:肺实现了与 的气体交换。 2、平静呼吸时各部位的变化 (1)演示实验;①肋间肌收缩与舒张引起肋骨和胸骨的运动。②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改变。③自我体验:双手放在两侧肋骨,先深吸气,再深呼气,体验胸廓容积的改变 (2)吸气: ①肋间肌和膈肌 ; ②胸骨、肋骨向 、向 移动; ③膈向 移动; ④胸腔体积 ; ⑤肺内气压 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 进入 。 (3)呼气: ①肋间肌和膈肌 ; ②胸骨、肋骨向 、向 移动; ③膈向 移动; ④胸腔体积 ; ⑤肺内气压 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 进入 。 肋间肌膈肌肋骨胸骨膈胸廓肺肺内气压吸气呼气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师展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学生根据示意图阅读课本第26~29页内容 师生总结: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