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二、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平面构成 2 维度 “零维”是一个无限小的点;“一维”是一条无限长的线,只有长度;“二维”是在一维的基础上增加宽度,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平面;“三维”是在二维的基础上增加高度,形成体积,就是我们日常说的立体空间。 2.1.1 相关概念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构成的含义 “构成”从字面上看,“构”具有构建、构造之意,“成”具有造成、组成之意,两者合二为一,则有创建、构筑、组建的意思。 设计中的构成是一种造型方法(造型过程),通常是按照某种形式组织元素,建构新视觉形象的一种创新活动。 《宫娥》(作者: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 构成 毕加索版《宫娥》系列之一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Composition with Large Red Plane, Yellow, Black, Gray and Blue》 (作者:Piet Cornelies Mondrian) 构成 红蓝椅(作者:Gerrit Thomas Rietveld)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平面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研究元素的视觉属性、造型、特征及构成形式的活动。换句话说,平面构成 主要研究点、线、面在平面空间内的构成形式与其视觉效果。 点线律动 点线矩阵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2 纵观西方艺术史,构成概念是在各种思想、风格流派的演变中发展起来的。 最早,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主张用圆柱体、圆锥体、球体、方体等来构造形态,提倡用色块表现物象的立体和深度,探索以形与色的构成规律来表现自然。 2.1.2 构成理念的发展 《圣维克多山》(作者:Paul Cézanne) 《埃斯塔克的房子》(作者:Georges Braque) 20 世纪初立体主义诞生。 构成发展:立体主义 《有藤椅的静物》(作者:Pablo Picasso)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Suprematism》(作者: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受俄国十月革命和诸多艺术潮流的影响,一些先锋派艺术家开始了抽象作品的创作。 构成发展:至上主义 《Suprematic Painting》(作者: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Suprematist Composition》(作者: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20 世纪20年代的俄国开始了构成主义活动。 构成发展:构成主义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第三国际纪念塔模型》(作者:Vladimir Tatlin) 风格派其宗旨是“简化物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 构成发展:风格派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Composition Arbres》 (作者:Piet Cornelies Mondrian) 《Composition with Avocado》 (作者:Piet Cornelies Mondrian) 《Brodway Boogie Woogie》 (作者:Piet Cornelies Mondrian) 构成理论被纳入专业教育课程之中。 构成发展:包豪斯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包豪斯构成课程 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的缘起 2 20世纪中叶,日本学者水谷武彦将包豪斯基础课程引入日本,并将Gestaltung一词译作“构成”。在此基础之上,日本的学者、教育家、骨干教师们协同建立了构成教学基础课程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一批留日教师学成回国,他们在各自高校进行了很大规模的构成教育改革,最终形成我们所熟悉的“三大构成”基础课程体系。 设计讨论 构成理念的发展历程 从社会环境、艺术理念、风格派别、代表人物与作品等方面出发梳理构成思念的发展历程,通过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小组讨论等步骤按照时间进程整理构成理念形成脉络。 讨论成果:研究报告(图文并茂) 讨论建议:在讨论过程中要立足具体人物、事件、作品等内容进行梳理汇总。 设计实践 《玩牌者》的再创造 以塞尚作品《玩牌者》为创作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