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91932

第21课 杨氏之子 2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458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1课,杨氏,之子,2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课 题 21.杨氏之子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8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4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并通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 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并通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整篇课文难度不大,结合课文注释基本就能读懂,课文的重点是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以及体会语言的幽默性。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引导谈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问你,你能说话吗?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如果我再问,你能把话说得好吗?这就不同了。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一些善于表达的人,感受他们语言表达的幽默与风趣,体会其中的智慧。我们今天将认识谁呢? 2.展示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杨氏之子) 3.简要分析课文题目。 (1)解释“氏”和“之”的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 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文言文(如《自相矛盾》),然后鼓励他们分享学习文言文的体验和感受。 任务二:感知文言文,读出韵味 1.学生自由尝试阅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2.教师范读文言文。 教师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并展示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要求学生注意古文的停顿、节奏和韵味。 (1)教师按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 (3)教师小结: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 3.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4.分角色读,全班齐读文言文。 5.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教师展示生字词:“造诣”和“禽兽”,学生齐读。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梁”、“诣”、“禽”和“聪”。 任务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以便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师引导: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文言文时使用的方法(如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并鼓励他们在此次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 3.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内容。 以下字词古今差异较大,学生比较陌生,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代词,指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此:这。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禽:鸟类。 4.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何以得知杨氏之子“甚聪惠”? 5.全班交流反馈。 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6.引导学生讲述杨氏之子的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