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1《探究昆虫的奥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科科利用放大镜观察到了苍蝇的触角,它相当于“鼻子”,科学家根据它的结构特点,研制出( ) A.蝇眼照相机 B.蝇眼雷达 C.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2.我们在观察昆虫的时候,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把昆虫用手抓起来,以便进行仔细观察 B.做好记录,记录下昆虫身体的各部分都长着什么 C.不要伤害到昆虫 3.下面的图像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蝴蝶翅是( ) A. B. C. 4.设计对比实验时只需改变( )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能改变。 A.2 B.3 C.1 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 ) A.复眼 B.单眼 C.双眼 6.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蟋蟀的“耳朵”在其( ) A.头部外侧 B.足的外侧 C.足的内侧 7.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翅膀( ) A.视野越大,图像越大 B.视野越大,图像越小 C.无法判断,视野大小和图像大小没有关系 二.判断题(共6小题) 8.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相同。( ) 9.肉眼无法看清楚蝴蝶足和翅的细节。( ) 10.用眼睛观察昆虫和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相比,用眼睛观察获得信息更多。 ( ) 11.昆虫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我们要消灭它们。 ( ) 12.所有昆虫头上的触角都是一样的。( ) 13.观察昆虫标本时,要把标本放得更大,应该选择直径大的凸透镜,不应该选择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的。( ) 三.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14.科学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观察实验“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小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提出了许多假设:①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②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③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然后他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设计实验的变量是 。 (2)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 。 (3)小明在探究中做了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5.我们当地有哪些昆虫呢?这些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分析】人们不仅能从大自然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还能独自研究,独自创造。 【解答】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如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发明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故选:C。 2.【分析】观察动植物时,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解答】我们使用放大镜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昆虫的生活,在观察的时候要做好记录,记录下昆虫运动、生活等等的情况,观察昆虫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过多的打扰到昆虫,更不要把昆虫抓起来,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不去危险的地方观察,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3.【分析】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其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物镜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因此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也是放大的像。 【解答】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下的蝴蝶翅膀如同一个个小鳞片,分析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4.【分析】对比实验要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