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08050

第五单元 第2课 即时的交流与分享 教案4 三下信息科技苏科版(2023)

日期:2025-09-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74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五,2023,苏科版,科技,信息,三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即时的交流与分享 教学设计 课题 即时的交流与分享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即时的交流与分享》作为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本课教材首先介绍了即时通信工具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其与传统通信方式的区别。随后,教材详细讲解了即时通信工具的特点和优势,如实时性、便捷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对其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步骤说明,指导学生如何注册、登录、添加好友以及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交流和分享。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技巧,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沟通能力。总体来说,本课教材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 学生能够认识到即时通信工具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即时通信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具备主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意识。计算思维: 通过学习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学生能够理解其背后的工作原理和传输机制,培养基本的计算思维能力,如逻辑分析、问题解决和信息筛选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添加联系人、发起群聊、发送多媒体文件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的交流与分享,如组织线上活动、分享学习资源等。信息社会责任: 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不传播虚假信息或恶意内容,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重点 了解即时通信工具。 难点 掌握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几张日常交流的场景图片,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和即时通信交流,引发学生对交流方式变化的思考。提问学生:“你们平时使用即时通信工具吗?它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和感受。 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经历,如微信、QQ等,并讨论其带来的便利,如随时随地交流、发送图片视频等。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交流方式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即时通信工具教师活动:介绍即时通信工具的定义和特点,如实时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展示几种常见的即时通信工具,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功能和适用场景。环节二:掌握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教师活动:演示如何注册和登录即时通信工具账号,以及添加联系人的步骤。展示如何发起聊天、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信息。强调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的注意事项,如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个人信息等。环节三:即时通信工具的礼仪与规范教师活动:介绍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如尊重他人、文明用语等。分享一些因不遵守礼仪规范而引发的纠纷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认真听讲,理解即时通信工具的定义和特点。观察教师展示的即时通信工具,了解它们的基本功能和适用场景。跟随教师的演示,学习注册和登录账号,添加联系人。尝试发起聊天,发送不同类型的信息,体验即时通信工具的便捷性。思考并讨论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认真听讲,理解并记忆即时通信工具的礼仪规范。讨论并分享自己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遇到的不文明行为及其影响。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观察,使学生对即时通信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即时通信工具的基本使用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