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统编版)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科学技术、社会阶级等领域的新变化并做出合理解释。 2. 使学生能够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及社会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及其问题。 教学难点: 1. 辩证看待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以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美国民众欢庆结束定量配给制度”图[footnoteRef:0] [0: 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人民教育-出卷网-,2022年,第116页。] 设计意图:通过“为什么提倡自由贸易的美国会施行对经济严格管管控的配给制度 ”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政策会有怎样的调整?”两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与思考,引入本课教学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环节一:经济政策的调整 情境1:教师展示下列图片[footnoteRef:1] [1: 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学习图册》,北京:中国地图-出卷网-,2020年,第87,93页;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编写:《选择性必修2历史学习图册》,北京:中国地图-出卷网-,2021年,第49页。] 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艾哈德结合德国实际,发展了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理论,采用米勒-阿尔马克教授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来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该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问题2:结合材料一,概括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幅图片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二战生死存亡的教训和社会主义的冲击是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呈现出“以市场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新特点,一方面继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笔者试图通过艾哈德对德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为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这一特征。 情境2:教师展示表一、表二与材料二。 材料二:撒切尔主义代表了多种概念:削减税收、自由市场、自由企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私有化……但最能代表撒切尔主义的实质的是“打破国家干预”。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下)》 设计意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迅速增长,但在七十年代则出现了新的经济问题。笔者试图通过表一、表二中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滞涨现象与面临的经济新困境,并通过撒切尔夫人对经济政策的再调整探讨解决困境的尝试。 情境3:教师展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的组织标识。 设计意图:教师引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图标引导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各国为了加强在金融、投资、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环节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情境4:教师展示材料三与相关图片[footnoteRef:2] [2: 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学习图册》,北京:中国地图-出卷网-,2020年,第106,108页;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人民教育-出卷网-,2022年,第117页;[美]N. 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北京:科学-出卷网-,1962年,封面。]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