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盐 化肥 复习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五四学制)九年级全一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NH4+、NO3-、OH- B.H+、Na+、HCO3-、Cl- C.Ba2+、Ag+、Cl-、CO32- D.K+、Mg2+、NO3-、SO42- 2、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3、如图所示,X与三种物质在溶液中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 ) A.Ca(NO3)2 B.HCl C.MgCl2 D.BaCl2 4、如图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向该装置中慢慢加入X,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再慢慢加入Y,又看到气球逐渐变小,则X、Y分别为( ) A. 盐酸、硫酸铜溶液 B. 盐酸、氯化钙溶液 C. 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D. 硫酸、氯化镁溶液 5、“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是纯碱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6、图 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B.用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碳酸氢铵和硝酸铵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用加盐酸的方法可以区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固体粉末 8、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与泥沙,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为溶解、蒸发 B.加热时需用蒸发皿、陶土网、酒精灯、铁架台 C.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D.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9、区分化肥常用的方法有:①加熟石灰研磨后闻反应后气味 ②观察外观 ③加水溶解 ④打开瓶塞扇闻气味.由物理方法到化学方法的步骤是( )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10、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K2SO4和CuCl2 B. NaOH和CuSO4 C. HCl和Ba(OH)2 D. BaCO3和HCl 11、下列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 A.干冰和冰 B.纯碱和烧碱 C.金刚石和石墨 D.生石灰和熟石灰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与方法 A 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碳粉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硫酸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 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C 氧气中混有少量氨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CaO(CaCO3)———高温充分煅烧 B.CuCl2溶液(FeCl2)———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 D.KCl(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4、中考复习阶段,小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C.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15、(双选)若按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可以达到目的是( ) A.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