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46424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36345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 cover
(课件网) 说 和 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后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1943年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 青岛闻一多像 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其诗往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语言流畅,气势雄浑,真实朴素而精炼含蓄。代表作有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老马》,诗集《烙印》等。 作 者 简 介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分析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采用正副标题,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说和做“是主标题,“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副标题,对主标题补充说明的作用。 概括文章大意,点明作者从闻一多的说和做方面进行描述,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整 体 感 知 第一部分(1—7):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言论和行动,表现了他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品质。 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 学者 方面 革命家 方面 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 研读课文,分析人物(第一部分)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主要有哪些成就?目的是什么? 学者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2.找出这个段落中能让你对闻一多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或句子。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课 文 讲 解 开头两段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段话运用了引用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开门见山,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和原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及谦逊的人品。 文章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待“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理解重要语句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刻苦的精神!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运用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刻苦坚韧、甘于寂寞,呕心沥血的精神。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