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2 古代诗歌三首 【五四制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流畅朗读,背诵诗歌 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 2 1 学习目标 马 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yān luò 类别:咏物诗 体裁:五言绝句 说一说与“马”有关的成语 :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一马当先 千军万马 马到成功 马革裹尸 悬崖勒马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他的诗想象极为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称他为“诗鬼”,他的诗被称为“长吉体”。 李贺倚石图 作者简介 “长吉体”诗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李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语,创造出异想天开的意象,多用“泣”、“腥”、“冷”、“血”、“死”之类的字眼,使诗歌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长吉体”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理解诗意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理解诗意 视觉上:白色 触觉上:寒冷 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指燕然山,即今天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泛指边疆、边塞。 即吴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理解诗意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诗意理解 即吴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驰骋彊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诗意理解 何日,何时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戴上金络脑。 金络脑是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视、得到重用。 跑 清秋之时,草黄马肥,正好驰驱 字正腔圆 节奏鲜明 抑扬顿挫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齐声朗读 抓住诗中关键的字、词、句,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与理解。 温馨提示: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描绘景物、写作手法等角度 体悟诗情 “大”字表现了沙漠的辽阔连绵。 “沙如雪”运用比喻,将万里平沙喻为皑皑白雪,给人以悲凉肃杀之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体悟诗情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资料助读一 燕山,指燕然山。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战略要地。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在军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体悟诗情 燕山月似钩 资料助读二 诗人李贺生活于唐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 体悟诗情 燕山月似钩 资料助读三 “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经常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象征。 体悟诗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南北朝《木兰辞》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 李白《北风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宋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体悟诗情 古诗词里的“燕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 李贺《南园十三首 其五》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唐 杜甫《后出塞五首》 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唐 李益《边思》 体悟诗情 古诗词里的“吴钩” 何当金络脑 “何当”即“何时”,说明不知什么时候、遥遥无期,既有无限期盼,又有无尽无奈。 “金”字体现了马所佩戴的鞍具的贵重,象征着马受到重用,暗示骑马之人也必然受到了重用。 体悟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