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47221

5.2《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28997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教案
    课题: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通讯的特点和袁隆平的相关事迹; 2、掌握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袁隆平尊重科学、锐意创新、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人物通讯的特点; 2、掌握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2004年感动中国对袁隆平的领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走进《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课文。(展示课件) 二、新课讲授 1、文本知识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作者简介 沈英甲(1948-)笔名佳英、英佳,吉林辉南人。 3、写作背景 4、题目解说 5、走进人物“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6、重点字词 4、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袁隆平矢志不移、攻坚克难培育杂交稻,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粮食问题的事迹,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献身农业的高尚情怀,赞扬了他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文本探究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1)正标题引用了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 (2)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课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体现了袁隆平怎样的品质? 明确: 第一部分: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 第二部分: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第三部分: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第四部分: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3、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4、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的四个小标题是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总分关系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二段———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 5、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明确: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 6、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1)通过描写人物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 (2)通过描写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3)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4)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7、“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几个层次? 明确:两个层次。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 8、如何理解“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明确: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面对美国科学家早就写在《遗传学》中的“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败,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面对“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嘲笑,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勇敢的向“无优势”论挑战,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实践研究,写成了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证明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他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9、“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部分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