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通过了解近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1.结合1500—1850年全球人口与经济的变化趋势,认识近代殖民活动导致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又对世界不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精选史料,理解华工的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贡献,特别是华工对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作出的贡献。(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自主预习·悟新知】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① 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变化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影响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② ,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主要国家的人口结构(1)在美国和加拿大,③ 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④ 生活。 (2)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3)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⑤ 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4)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背景 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越来越多的⑥ 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⑦ 影响 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⑧ 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原因 (1)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⑨ 贸易的法令,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2)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⑩ 贸易 贡献 (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2)留下来的华工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 。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 ①天花 ②文化认同 ③白人 ④保留地 ⑤混血人种 ⑥英国人 ⑦新西兰 ⑧欧洲文化 ⑨奴隶 ⑩苦力 唐人街 【概念解读】 “苦力”是英语coolie的音译,意思是奴隶,“苦力贸易”也就是“奴隶贸易”,在西方文献中一般用“契约工人”代替它。签订“契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国公司发布招工信息,中国人“应募”,在契约上写明工作的性质、工资数额等;另一种是先向船主赊欠船票,到达地点之后从工钱中扣付。这些契约很多是强迫签订的,且签订之后并不能真正履行,因此,“苦力贸易”在本质上是贩卖行为,也被称为“猪仔贸易”。 1846年12月7日,英国商人在厦门拉开了“苦力贸易”的序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苦力贸易的中心转移到了广州,到1873年3月底,“苦力贸易”名义上已经结束,但仍有大批契约华工通过各种方式被贩卖到各殖民地。 【拓展延伸】 1.近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15世纪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世界人口迁移的规模开始扩大。当时的国际移民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着是荷兰,最后是英国、法国等。这一时期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数量不多,最初多是推行殖民统治的殖民者和士兵,接着是贫苦的劳动者。这一时期大规模迁到美洲的是非洲黑人。(黑奴贸易) (2)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是国际人口迁移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也是人类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