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化学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乙醇、乙酸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 1. 乙醇的催化氧化。 2. 乙醇、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过程 1.乙醇的性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观察其状态,闻其气味—乙醇是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2)点燃乙醇,并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乙醇燃烧生成CO2和H2O(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CuO,立即将其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小心地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重复上述操作几次后,试管中产生了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铜丝出现红黑交替的变化乙醇能在加热、铜作催化剂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生成乙醛 试写出实验(2)(3)过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2):CH3CH2OH+3O22CO2+3H2O。 实验(3):2Cu+O22CuO、CuO+CH3CH2OH―→Cu+CH3CHO+H2O; 总反应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 2.乙酸的性质 实验操作(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观察其状态,小心地闻其气味—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2)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将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观察现象 ②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 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①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②试管里有气泡生成乙酸具有酸性,且比碳酸强(3) 装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内,有无色透明且有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乙酸与乙醇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试写出实验(2)(3)过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2):①2CH3COOH+Mg===(CH3COO)2Mg+H2↑;②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实验(3):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问题和讨论】 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加热铜丝及将它插入乙醇里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 提示:将铜丝加热,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反复操作”的原因是每次生成的乙醛量很少,不易闻到乙醛的气味,当反复操作若干次后,可以生成较多量的乙醛。 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Na2CO3溶液各起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解释相关现象。 提示:浓硫酸的作用:①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②吸水剂———提高CH3COOH、CH3CH2OH的转化率。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③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乙酸乙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