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63615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第二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54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习作三:让真情自然流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修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义。 2、通过习作例文二《阳光的两种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生活的智慧,体会在表达真情时如何将“事”和“情”自然融为一体。 3、指导学生进行二次修改,学习小组精化修改,展开组内二次共学互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体会例文中两次事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感受起从“事”到“情”的自然流露。 2、关注“事”的情感表达,进行二次修改。 教学难点: 关注词句的重要作用,思考如何聚焦事件细节、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场景环境的变化,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学过程 一、回顾初次修改,畅谈修改感受 老师:同学们好,在上一篇例文中我们感受到真情的自然表达。课后,我们进行了初次修改,并在组内以批注的形式,相互评价、建议。咱们来看看鹿清妍这一组,给清妍提的修改建议。 (出示鹿清妍的初次修改图) 老师:哇,真是密密麻麻呀!我想,其他同学的习作也是这样。那么我想采访一下清妍所在的学习小组,你们自己修改后和同伴再对你们进行批注修改,这两个过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自己改很难看出问题,别人往往能从客观的角度提出意见。 老师:所以,好书不厌百回读,好文章也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形,而好的例文更能带给我们更深的启发。 (出示《阳光的两种用法》例文) 所以今天,我们要再通过一篇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齐读课题),进行更深入地体会。 走入课文,深入体会 老师:我发现我们大多数同学写的文章都是从一件事入手, 对吗?那么事和情怎么能很好的融为一体呢?希望这篇例文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1、整体通读,理清“事—情” (出示第一个环节) 先看题目《阳光的两种用法》。这个题目真有意思,阳光有两种用法,那么是哪两种呢? (出示:叠“老阳儿” 晒“老阳儿”) 老师:原来,作者分别写了母亲和毕大妈利用阳光的两件事。读完后,我们不禁好奇,作者是如何从这两件事写出情的呢? (出示问题一:从两家人的生活中,我们能体会出怎样的情感?) 老师:这是课后的第一问,也是文章最想表达给我们的。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情感,你内心第一个浮现的词什么?用批注的形式,把它写在题目旁边。 (出示某两个学生的批注) 老师:一起看看这几位同学写的,那文章的哪一部分能启发我们呢?来看最后一节 (出示:“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练出的一点儿本事。” “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陪伴着母亲和毕大妈一起,让那些庸常而艰辛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老师:是的,文章的结尾直抒胸臆,从这里,你们都捕捉到哪些关键词呢?当然你们也可以用自己思考的概括 学生:“智慧”“温暖”和“有滋有味”。 (出示加粗的“智慧”“温暖”和“有滋有味”) 老师:关注细节,雕琢恰当的词语,会让真情油然而生。谁愿意把这两部分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学生朗读 2、深入词句,寻觅“老阳儿” 老师:感情贵在点滴,也藏在两位母亲悉心琐碎的细节中。那么作者是怎么把这种感情写进事情里的呢 (出示问题二: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老师:我们还是要从批注入手。第一处批注出现在第三节旁边: (出示批注一:通过讲述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的事情,作者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 老师:批注是一种提示,那咱们看看这处批注里,哪个字给了我们最重要的提示呢? 学生:从中可以看到,这部分的重点放在“叠”上。 (相机出示圈出的“叠”) (出示要求一:让我们一起默读2-3节,勾画出母亲“叠老阳儿”的词句,并在旁边批注出感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