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71850

三《赤壁赋》课件(共51张PPT)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7777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教,模块,基础,语文,中职,2023
  • cover
(课件网) 赤壁赋 苏轼 苏轼《赤壁赋》墨迹 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客伸主” 的方式阐述观点。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赋是一种文体。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辟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赤壁赋》就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1古赋,指六朝以前的赋体。 2骈赋(魏晋南北朝) 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3律赋(唐) 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4文赋(宋) 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í jiè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段落大意 1段:江上泛游,感情由平静到高昂。 2段: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萧声 3段:主客回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4段: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 5段: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4.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翻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水波平静。我举起酒杯,劝客人共饮,吟诵着明月的诗篇,歌唱着窈窕的诗句。 过了农历十六日。既,过了。 飘浮 于赤壁之下游 (状语后置) 兴:起。 属(zhǔ):通“嘱”,劝酒。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 横 江,水光接天。 翻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 不一会儿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指白茫茫的水气 笼 纵 一苇 之 所 如, 凌 万顷 之 茫然。 翻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放任 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的地方 往 在……之上 指广阔的江面 旷远的样子 定语后置 浩浩乎如冯 虚 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翻译: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 同“凭”,乘 太空 驾 栖息、居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翻译: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脱离人世 飞升成仙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