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80988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 教案+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35013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教案,PPT,28张,课件,例文
    习作指导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重点)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难点) 二、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习作指导课 课时建议: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跟随着巴金先生欣赏了海上日出的奇观,也跟随着叶圣陶先生的脚步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任务一:赏沿途风光,理写作思路。 活动一:初读例文,理顺框架。 1.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对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预设: 横槛:横嵌在柱子上的木板,多在上面作画。出自《阿房宫赋》。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2.学生探究,交流:文章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长廊→( )→( )→( ) ———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活动二:回顾课文,总结方法。 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什么顺序来写呢?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两篇课文,看看它们都是怎样来描写的。 ———游览顺序:《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时间顺序:《海上日出》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活动三:借助例文,研读细节。 1.默读《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思考: (1)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画出课文中表示过渡的句子。 (2)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 (3)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路线图。 2.画路线图,思考:你准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作?为你的习作画出游览路线图。 任务二:析文章结构,得妙笔之法。 活动一:用好过渡巧转换。 写清游览顺序:中间用的连接词、过渡句很关键,一定要准确、简洁,让别人一读就明白你的游览顺序。 《记金华的双龙洞》过渡句: (1)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2)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3)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4)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5)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6)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7)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颐和园》过渡句: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七月的天山》过渡句: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小结:在已画路线图的基础上,用过渡句可以巧妙转换游览的地点。 活动二:写好重点抓特点。 1.分清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的、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重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海上日出》:日出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 《颐和园》:长廊、昆明湖 《七月的天山》:进入天山、走进天山深处 2.写出景物的特点。 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生动形象地展现景物之美。 《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