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4632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2400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中考,一模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 九年级语文 (注: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沿着紫金大道进入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浓厚的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高大的汉式城què巍然矗立,金色龙辇仿佛穿越历史之门疾chí而来,白色环形的游客中心形似玉璧,象征“瑗璧礼天”,遗址博物馆以刘贺墓出土的龙形玉器为原型建造,好似一条苍劲的虬龙盘卧于山光水色之间。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ù jìn B. zhù jìng C. chù jìn D. chù jìng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城què( ) 疾chí( ) 2. 古诗文默写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经典中有哲理。庄子借大鹏“①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揭示了世间万物都要有所依凭的道理;陆游告诉我们“②_____,③_____”(《游山西村》),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刘禹锡告诉我们“④_____,⑤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磨难中怀有希望,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前景总是美好的。经典中有深情。杜甫身处困厄之境仍心系他人,“⑥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之情真挚动人;文天祥身陷囹圄之时仍矢志不渝,“⑦_____,⑧_____”(《过零丁洋》),爱国之情感人肺腑。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 “令尊”“赐教”“惠赠”“垂询”“舍弟”是我国古代常用的敬辞。 C. 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D.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前,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在以实示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方面作出了较大成绩,例如,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向全球展现了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京剧、昆曲等洋溢着“中国风”的演出不断亮相国际舞台,国产影视剧海外热播。 。 , , 。 。 ①如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价值观叙事的差异、空间性和时间性时空观叙事的差异 ②但也要看到,在传播内容方面,仍存在抽象叙事偏多、具象叙事偏少,刚性说理偏多、柔性阐述偏少等问题 ③只有在充分了解受众文化背景基础上进行的交互式对话传播,才是有效传播 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交流模式下,不同国家各有其叙事习惯 ⑤尤其是宏大性和细微性叙事的差异 A. ②④①⑤③ B. ②③①⑤④ C. ③①⑤④② D. ③②①⑤④ 5. 某班级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请从材料一的图表中,简要归纳三条主要信息。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材料一】 表1 我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 问题 全部 大部分 小部分 都不(没) 你读过几部中国的四大名著呢? 15.38 21.60 56.21 6.80 你会背诵几首学过的古诗词呢? 4.37 38.46 55.03 1.78 你了解多少中国传统戏曲呢? 1.78 2.96 65.68 25.59 你会弹奏几样民族乐器呢? 2.07 1.18 22.49 74.26 你能区别几种一般的书法字体呢? 2.07 9.47 70.12 18.34 表 2 我国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材料二】 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出圈”源于河南台坚持“内容为王”,加强形式创新。实践证明,要把文化经典转化为视听盛宴,关键要在科技赋能、移动传播、年轻化表达上下功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