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5403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13讲 化学与能源(共37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7745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化学,2024年,中考,二轮,复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3讲 化学与能源 化 学 与 能 源 氧气(或空气) 接触面积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知识梳理 化 学 与 能 源 关闭阀门 电源 通风 严禁烟火 化 学 与 能 源 碳 碳和氢 CH4 CH4+2O2 CO2+2H2O 2H2+O2 2H2O 酒精 C2H5OH C2H5OH+3O2 2CO2+3H2O 化 学 与 能 源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 化学原理 环境友好 化合反应 二氧化硫  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 【实验现象及分析】如图所示。 实验在线 (1)实验1中,观察到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而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2)实验2中,观察到   ,说明乒乓球碎片的   比滤纸碎片的低。 (3)实验3中,薄铜片的作用是   ;对于薄铜片上的白磷,水的作用是   ;对于水中的白磷,水的作用是   。实验3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着火点 导热 提供燃烧所需的热量 隔绝氧气(或空气)和提供燃烧所需的热量  薄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薄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 中白磷不燃烧 (4)实验4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实验一题通 【实验1】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与教材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   。 【实验2】如图2所示装置,注射器中吸入足量的5%H2O2溶液,广口瓶中放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烧杯中盛有足量的80 ℃的热水,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各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然后推入适量H2O2溶液。可观察到燃烧匙中的白磷燃烧了,说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   反应。 不污染环境 放热 【实验3】如图3所示装置,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可以探究   ,并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实验4】如图4所示装置,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 ℃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   (选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   。 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不燃烧 燃烧 从跨学科角度分析,该实验方案中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漏斗使固体露出水面,用到了   原理。 连通器 【实验5】如图5所示装置: 步骤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步骤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该实验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证据是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中红磷不燃烧;步骤②中通O2,b中红磷燃烧 步骤①中通N2, 【实验6】如图6所示装置,用电炉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1)对比①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对比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 接触 (1)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选填“√”或“×”,下同) (2)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是因为降低了石蜡的着火点。    (3)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4)氢气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5)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 ×  ×  ×  √ 易错警示 (6)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二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