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7238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共65张PPT)第6讲常见的酸和碱

日期:2024-06-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36550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年,常见,PPT,中考,65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6讲 常见的酸和碱 常 见 的 酸 和 碱 挥发 吸水 放出 放出 微 知识梳理 常 见 的 酸 和 碱 H+ OH- 水  熟石灰 H2SO4+Ca(OH)2 CaSO4+2H2O  == 氢氧化铝 常 见 的 酸 和 碱 酸 碱 5.6 碳酸 表1-1 酸、碱的化学性质 MgCl2+H2↑ ZnSO4+H2↑ 2FeCl3+3H2O CuSO4+H2O AgCl↓+HNO3  BaSO4↓+2HCl (续表) CaCO3↓+H2O  Cu(OH)2↓+Na2SO4 Fe(OH)3↓+3NaCl CaCO3↓+2NaOH Mg(OH)2↓+2NaCl  CuSO4+2H2O NaCl+H2O 表1-2 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 < > = 实验1 浓硫酸的稀释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实验在线 【注意事项】 (1)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 (2)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 使溶液混合均匀并散热 实验2 金属、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1)猜想某黑色固体可能是:a.碳;b.氧化铜;c.碳和氧化铜。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微热 固体没有溶解 猜想a成立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猜想b成立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猜想c成立 (2)猜想某红色固体可能是:a.铜;b.氧化铁。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微热 固体没有溶解 猜想a成立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黄色 猜想b成立 如图所示,用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现象是矿泉水瓶变瘪了,原因是   。为了使结论更有说服力,应做的对比实验是   。 实验3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使瓶内压强变小 用相同体积的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变大 变小 还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是   。 温馨提示:CO2与NaOH溶液反应无现象,要借助压强的改变或生成物的检验来证明。 碳酸钠生成(答案合理即可) 检测是否有 实验4 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1)操作: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2)读数:广泛pH 试纸测得的pH读数为整数。 (3)注意事项:①不能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测定。若将pH试纸先用水湿润,酸性溶液的pH会偏大;中性溶液的pH不变;碱性溶液的pH会偏小。②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 温馨提示: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5 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方法 判断依据 操作 方法1 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用酸中和碱)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②逐滴加入酸溶液并不断搅拌;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方法2 借助反应中溶液的pH变化(用碱中和酸) ①先测出酸溶液的pH;②逐滴加入碱溶液,不断搅拌,并测定其pH;③当溶液pH≥7时,证明发生了反应 温馨提示:若在实验过程中忘记加入酚酞溶液,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不变色,会存在两种情况: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或酸过量。 【实验1】微型化学实验,因节能环保备受青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图2两个微型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题通 (1)图1:在直径约为1.5 cm的水滴两边,同时放入少量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固体。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微粒运动越慢,反之越快。实验中在区域   (选填“A”或“B”)会先出现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2:探究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规律。 步骤1:向点滴板1~6号的孔穴中先加入图2中的试剂,然后再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6号孔穴中水的作用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