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7418

四《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46955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3,2024,模块,基础,语文,中职
  • cover
(课件网) 知识梳理: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主战派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 生于金国济南,少年抗金归宋,主战屡受压制。 开禧元年(1205年),准备北伐,被起用为镇江知府。 知识梳理:偏安一隅的南宋 读准字音 榭 胥 佛狸祠 Xiè xū bì 内容解读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内容探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 2、人道寄奴曾住(刘裕) 朗读思考:词的上阕共用了几个典故 内容探讨: 一、孙权:打败来犯者曹操,建都京口。 二、刘裕:在京口起兵,建立政权。 朗读思考: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用典意图是: 表达作者向往英雄业绩(英雄) 慨叹当世没英雄(无觅) 讥讽苟安求和,期望恢复中原。(时局) 总结归纳: 上片借 和 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表达自己 的热情,也隐含对南宋政权 的不满。 总结归纳: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也隐含对南宋政权长期偏安求和的不满。 内容解读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内容探讨: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刘义隆) 2、烽火扬州路,(金人侵略) 3、佛狸祠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4、凭谁问,廉颇老矣(廉颇) 朗读思考:词的下阕共用了几个典故 问题探究: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借讽刺刘义隆, 1、批评南宋张浚盲目出兵遭兵败之事; 2、进而告诫不可忘了历史的教训,不可草率出兵; 3、也表明了作者的正确主张———作好充分准备后再出兵北伐 . 使用刘义隆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问题探究: 用典意图:忆烽火岁月 叹朝廷无能 悲百姓松懈 问题探究: 以廉颇自况 作者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 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使用廉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总结归纳: 下片用 的典故,继续写自己 的一片忠心,并含蓄表达自己对 的深入思考和隐约担忧。 总结归纳: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含蓄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深入思考和隐约担忧。 “用典”几乎是怀古之作的不二法门。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手法归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