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90474

4《平凡的世界》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43370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平凡的世界,课件,教案
    课题:平凡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路遥及其创作风格,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整体把握选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情节、环境。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平凡就是一种不完美,有缺憾,苦难与抗争的平衡,而生命在缓缓徐行,不会为谁停留。岁月在无声地流逝,一代人在渐渐变老,一代人在渐渐成长,在那苍凉的黄土高原上,亘古不变的是那嘹亮的山丹丹和信天游,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谓的命运,这命运何其平凡,这世界何其平凡。 二、整体感知 1、文体知识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说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篇幅及其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2)按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3)按写作体例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 2、走进作者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陕西文坛的“三驾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一。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1992年11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年仅42岁。 3、作品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4、故事背景 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的黄土高原上,孙少平刚考上县立高中。他出身于一个贫寒家庭,家境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在上学,还有瘫痪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他只能靠几个黑高粱面馍充饥。半天课半天劳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尝饥肠辘辘的折磨。他非常自卑,虽然他的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但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但是“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才使得他没有转入偏执之中。 5、创作背景 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 6、小说评价 (1)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贾平凹 (2)这是唯一一本能真正感动我的书,十年来我都不敢看第二遍,它十分令人感动,“平凡但不平庸”。在农村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让人找到方向找到支持……人生,就是当有一天,你要离去的时候,回首往事,你不会因碌碌无为而后悔…… ———评论家 杨云 (3)相信生活,相信理想,相信一切美好事物,做个真实而坦荡的人。这部作品道出了人心深处的呼唤。尤在当下,面对浮躁风气,这些平凡的价值力量,难道不是极好的清醒剂? ———《人民日报》 三、赏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