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05054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2滑轮(第2课时)课件(30页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865328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滑轮,30页,课件,2课时,12.2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物理下册 人教版 12.2 滑轮 第2课时 滑轮组 课时划分说明: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滑轮、滑轮组、轮轴和鞋面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滑轮和滑轮组这两个板块。本节内容计划3个课时,第1课时主要学习滑轮,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第2课时主要学习滑轮组;第3课时主要学习轮轴和斜面。本课时为第2课时。 课时计划 学习目标 1.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重点 安装滑轮组,并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难点 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 5楼 怎样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课堂引入 回顾 可改变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可省力,但不能改变力方向 怎样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课堂引入 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滑轮组 动滑轮+定滑轮 滑轮组 滑轮组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横着加滑轮 滑轮组 滑轮组 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2.拉力方向如何? 滑轮组 (1)从动滑轮开始绕线 (2)从定滑轮开始绕线 1. 绕法 s 绳子移动距离 滑轮组 3.省力情况一样吗? 1.匀速拉动; 2.忽略绳重和摩擦 4.是否都费距离呢? 定滑轮 不省力 h 物体上升高度 设计实验 (2)器材: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实验目的 拉力F 物重G 动滑轮重G动 物体上升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1.从定滑轮开始绕线(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钩码) 次数 动滑轮重G动 物重G物 G物+G动 拉力F 物体上升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1 2 结论 滑轮组所用拉力与物重和滑轮重的关系、s与h关系 (3)实验表格 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细绳。 滑轮组 实验步骤 每个方格边长5cm G物=2N 滑轮组所用拉力与物重和滑轮重的关系、s与h关系 从定滑轮开始绕线 滑轮组 滑轮组 实验记录 1.从定滑轮开始绕线(匀速提升钩码) 次数 动滑轮重G动 物重G物 G物+G动 拉力F 物体上升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1 0.4N 2N 2.4N 1.1N 5cm 10cm 2 2N 4.4N 2.2N 5cm 10cm 结论 s=2h 滑轮组所用拉力与物重和滑轮重的关系、s与h关系 滑轮组 从动滑轮开始绕线的滑轮组是否也省1/2力,费2倍距离? 滑轮组 实验步骤 滑轮组所用拉力与物重和滑轮重的关系、s与h关系 滑轮组 实验记录 2.从动滑轮开始绕线(匀速提升钩码) 次数 动滑轮重G动 物重G物 G物+G动 拉力F 物体上升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1 0.4N 2N 2.4N 0.8N 5cm 15cm 2 2N 4.4N 1.5N 5cm 15cm 结论 s=3h 滑轮组所用拉力与物重和滑轮重的关系、s与h关系 滑轮组 2? 3? 滑轮组所用拉力与物重和滑轮重的关系、s与h关系 滑轮组 (1)从定滑轮开始绕线 (2)从动滑轮开始绕线 G物 G动 F F G物 G动 F F F 2F=G物+G动 3F=G物+G动 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2、3 滑轮组 前提条件 1.匀速拉动;2. 忽略绳重和摩擦 结论:当吊起动滑轮绳段数为n。 F拉= s=nh 滑轮组所用拉力与物重和滑轮重的关系、s与h关系 滑轮组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省多少力呢? 理性提升 两种绕线方法 理性提升 s=4h s=5h 如何判断吊着动滑轮绳子段数呢? 理性提升 滑轮组 这些滑轮组绕线又有什么规律? 理性提升 滑轮组绕线方法总结:当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开始绕线; 当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开始绕线。 n=2 n=4 n=3 n=5 奇动偶定 滑轮组绕线方法: 理性提升 1.如图所示,某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清你判断这个滑轮组中能省多少力?(忽略绳重及摩擦) 练一练 n=6 2.如图所示,利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要用向下的力提升重物,请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F 拉 要求改变力的方向,从外往里画 练一练 3.如图所示,动滑轮数与定滑轮数不等,请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