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06247

23 范进中举 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47245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范进,中举,课件,4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科举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第23课 范进中举 吴敬梓 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鉴赏人物形象 2.理解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理解小说主题,能评价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 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吴敬梓 01 晓常识 01 晓常识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素材,费20年心血著成《儒林外史》。 01 晓常识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功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01 晓常识 01 晓常识 科举制度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没落腐朽。明代开始实行,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八股取士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中举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中国古代科举图解 01 晓常识 生员(秀才) 童生 院试 县试、府试 乡试(三年一试,弈称秋闱) 举人(头名称解元) 会试(次年举行,亦称春闱) 贡士(头名称会员) 殿试 进士(头名称状元、次名榜眼、三名探花) 监生 02 知背景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