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17662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4-05-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5870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二,经济,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
  • cover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新疆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了一批以舌形和三角形为主的铁犁铧,根据器形分类可基本确定为西汉中后期的农具,且与该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铁犁铧形制基本相近。由此可推知,西汉( ) A.中原地区较新疆农业技术更为发达 B.民间铁器的长途贸易活动频繁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开始出现 D.中原与新疆存在农耕技术交流 2.据考古资料统计,春秋时期的铁器出土地点有27处,多集中于齐、晋、秦、楚、吴等国;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地点约有331处,涉及今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5个县(市、区)。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 A.个体小农经济发展迅速 B.各诸侯国经济平衡发展 C.铁制工具使用区域扩大 D.冶铁业成为主要手工业 3.在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领主除了在庄园里行使经济特权外,还对于自己领地上的人民享有司法权。庄园中的农民和农奴,遇有纠纷只能在庄园法庭进行诉讼。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庄园的司法权逐渐削弱,最终丧失了司法权。这种转变表明( ) A.领主和管家放弃主持庄园法庭 B.教会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C.民族国家的兴起加强司法统一 D.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主要基层单位 4.如图是不同时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业:( ) A.手工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B.陶瓷产品种类繁多 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D.规模宏大分工精细 5.西辽时期,依照中原制度建立起了先进的封建生产关系,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呈普遍增长的趋势。这一时期新疆各民族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有____,铁器所铸的农具更为锋利,耐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A.铁铧犁 B.坎土曼 C.镰刀 D.胡锸 6.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 A.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 C.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D.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7.“范”是中国古代的模具,山东莱芜出土了西汉初期的二十四件铁范,铁范之内均铸有“李”、“汜”、“山”等文字标志。研究发现这些铁范中的“李”、“汜”、“山”均是当地姓氏。据此可以推断,西汉初期( ) A.北方的冶铁技术较为成熟 B.政府尚未实现对铁器的全面管控 C.山东地区手工业高度发达 D.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越官营手工业 8.考古研究表明,非洲不同地区开始开采铁的时间如下:在现代坦桑尼亚的湖泊地区,是公元前7世纪;在北非的梅罗伊,是公元前5世纪;在西非的诺克,是公元前4世纪;在东非的北部大湖地区,是公元前3世纪。据此可知,非洲( ) A.是世界较早炼铁的地区之一 B.发展受到欧亚地区影响 C.冶铁技术得到广泛交流传播 D.基本使用铁器进行生产 9.从图一到图二耕作工具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播种技术的发展 C.单位亩产量提高 D.耕犁的基本定型 10.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原因在于( ) 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 B.农用动力的革命 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统一大业的完成 11.《诗经》中记载耕种用的“钱”(音剪) 和“镈”(音博)(即青铜铲和青铜锄),在交换中被当作等价物,逐渐演变为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这反映当时( ) A.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B.农用技术有显著提高 C.青铜器具被普遍接受 D.商品经济有质的飞跃 12.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良渚元素在杭州亚运会“无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