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20765

北师大版 心理健康三年级下册第24课《防止上当受骗》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0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09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心理健康,三年级,下册,24课,防止上当受骗
  • cover
《防止上当受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骗术和欺诈手段,增强对诈骗行为的辨识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诈骗的实践能力,学会在遇到诈骗时正确应对。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常见的诈骗手段及案例分析; 2. 防范诈骗的方法和技巧; 3. 遇到诈骗时的应对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诈骗行为的特征和防范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应对诈骗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诈骗手段的危害性和防范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诈骗场景,让学生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对诈骗行为。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诈骗的新闻报道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防范网络诈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给大家播放一段新闻报道,是关于近期发生的一些网络诈骗案件。请大家认真观看,并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诈骗能够得逞,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播放新闻报道或视频) 学生:……(观看新闻报道或视频) 老师:好了,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发现一些诈骗的常用手法? 学生1:我觉得这些诈骗分子很狡猾,他们总是利用各种手段来骗取别人的钱财。 学生2:我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点,比如他们经常冒充银行、公安等官方机构,让受害者相信他们的话。 老师:没错,这些都是诈骗分子常用的手法。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这些诈骗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和技巧。 (二)知识讲解:介绍诈骗的定义、特点和常见手段,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基本概念。 老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听说过或者遭遇过诈骗,那么,诈骗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和常见手段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诈骗。诈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的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诈骗者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迷惑你,让你相信他们的谎言,然后诱导你交出财物或者提供个人信息。 那么,诈骗有哪些特点呢?首先,诈骗往往具有欺骗性,诈骗者会编造谎言或者隐瞒真相来诱使受害人上当。其次,诈骗具有非法性,因为它涉及到非法获取他人财物。最后,诈骗还具有获利性,诈骗者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诈骗的常见手段。诈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冒充身份诈骗:诈骗者可能会冒充公检法、银行、快递等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或者转账。 2. 网络诈骗: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诱导受害人点击链接、下载病毒等,进而窃取个人信息或者资金。 3. 电信诈骗: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冒充熟人、领导等,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或者提供个人信息。 4. 诈骗短信:发送包含虚假信息的短信,诱导受害人点击链接或者回复个人信息,进而骗取财物。 教师:以上就是关于诈骗的一些基本概念、特点和常见手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或者寻求帮助。 学生A:老师,如果我们收到可疑的短信或者电话,应该怎么办呢? 老师:非常好的问题!如果你收到可疑的短信或者电话,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轻信对方的话。其次,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电话号码或者信息内容来判断是否为诈骗。如果对方是诈骗者,那么他们的电话号码或者信息内容往往会在网上被曝光。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