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1541

【核心素养目标】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51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1)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70340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版选,统编,历史,高二,PPT
  • cover
(课件网) 赋税 徭役 地租 为什么萧何、明王朝如此重视户籍档案?因赋役是国家财政的 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故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 ▲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明朝南京玄武湖湖心修建9间库房,30个档案架存放户籍“黄册” 导入新课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1.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认识建立和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了解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和基层社会治理状况,认识封建社会基层组织的任务,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结合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经济变迁,深刻认识社会救济对国家治理的积极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基层管理组织 对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基层管理组织有关的重要制度的概念理解。 时间轴 时空史观 1.户籍制度 (1)一个特点: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 (2)两个作用:既保证赋役征发,又维护社会安定 2.社会治理 (1)一个特点:县以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 (2)三个时期: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保甲制,清朝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 3.社会救济 (1)一个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2)两种形式:政府主导,民间参与 关键导航 01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之基石 ———计丁保赋”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于周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上和人身上控制的重要途径。 加强人口管理 便于征发赋役 保障社会治安 维持统治秩序 目的 【学习聚焦】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1.萌芽阶段: 我们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得知,早在商代,就已进行了人口登记。当时以人丁为基本登记单位,目的是为了征集士兵,目的比较单一。这种户籍登记制度被称为“登人”制度,是户籍制度的最初来源。 登人四千,收众人乎从古王事。 ———《殷虚书契前编》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 ———《周礼·秋官·司民》 2.起源: 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开始制定户籍; (1)秦献公时期:“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2)商鞅变法时期: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登记;实行什伍连坐法。 战国时期各国制定户籍的原因? ①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 ②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为户籍相伍 ———秦献公 材料二: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秦献公 簿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注:属二春乡管辖) 。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中外历史纲要》上p15 ◎里耶秦简.户籍簿 (1)指出“夫”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秦朝户籍编制的单位。 (2)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3)指出秦朝编制户籍簿的目的是什么? (4)这一户籍管理方式对以后王朝的影响? (1)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