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6749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21864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经济,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今7000年左右,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为东、南、西、西北、北五个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聚落距今8000年,半地穴式房屋成排布列,最大房址占据聚落中心。临潼姜寨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村落距房屋组,每组代表一个亲属组织。两者布局的不同反映了( ) A.自然环境造成定居方式的差异 B.不同地区文化发展形态的多元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分化 D.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变化 2.1314年建成的卡昂城时钟上写着“我让时间发声/以使平民欢欣”。15世纪里昂市民请求建造时钟的请愿书宣称:“如果建造了这样的一座钟,那就会有更多商人来到市集,市民们会感到安慰、振奋和愉悦,生活也会更加有序,市镇也会有一处风景。”由此可知,城市时钟( ) A.适应了工业生产的需要 B.有利于时间观念的形成 C.促进了工商市镇的兴起 D.推动了民族意识的发展 3.下表所示为东汉与盛唐城市分布的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朝代 统计年份 黄淮地区 长江—珠江地区 西北 总数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东汉 140 700 59.3% 383 32.4% 98 8.3% 1181 100% 盛唐 740 615 37.5% 964 58.8% 60 3.7% 1639 100% A.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B.水运交通主导城市分布 C.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 D.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 4.徽派建筑中的天井,除通风、采光、排水之用外,还被赋予多重文化内涵。徽州历史上多巨贾,即使大户人家的豪宅,也都是小天井,面积小,数量多,甚至有过一户人家“三十六井”甚至“七十二井”的奇观。这反映出( ) A.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B.和气生财的风水观念 C.等级森严的礼制色彩 D.徽派建筑具有封闭性 5.西周城邑的建置和规模有严格规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筑城高潮,史载列国间夺城割邑,动辄数十;城邑结构布局也随之变革,齐国都城临淄在宫城外新建郭城;宫城地势高亢、格局方正,主体建筑遵循中轴对称形制,郭内则是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并无严格规制。这一变化说明( ) A.礼制秩序完全崩坏 B.城市功能发生异变 C.兼并战争异常激烈 D.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6.《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东角楼“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陆游在《书喜》中写道:“酒坊饮客朝成市,佛庙村伶夜作场”。黎廷瑞有诗云:“颠狂社舞喧戏剧,落魄儒冠寄嘲骂。”这些诗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市场兼有文化娱乐功能 C.城市经济功能受到削弱 D.市坊分区制度得到推广 7.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下列关于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B.明清时期杭州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C.雅典卫城具备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D.古埃及人营建的城市成为西方城市建设标准 8.12世纪,德国一个规模约4.3平方英里的城镇,服务者大约三四十个农场、村庄、“滞销的”肉类、水果、羊毛、木材成为市镇最重要的商品,而“无所事事的”农民也进入城市作坊、行会中从事皮具、衣物的生产。这反映出( ) A.农民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B.城乡联系增强推动产销发展 C.城市商贸范围和规模拓展 D.经济发展动力出现根本转向 9.下图为德国新石器时代费尔德湖畔的村落。村落的住家面向湖泊排列,中央是公共广场,面对广场的房间,可能是个集会场所,里面配备有炉子和面包窑。由此可知,该村落( ) A.为便利集体活动而产生 B.房屋布局表现出明显的阶级分化 C.属于较典型的农耕聚落 D.为研究最早村落提供了可靠信息 10.两宋时期,出现了一些占据优越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