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8861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五校联盟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4143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五校,联盟
    九年级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9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其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17分) 中央电视台的国学节目《唐宋八大家》播出后,反响强烈。受此启发,学校决定开展“弘扬国学文化”主题文化节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感受颇深,纷纷写下参加活动的感受。小新也开始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他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原文如下: 国学是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应对国史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要复兴国学,从历史深处寻找民族精神基因,从民族基因深gēng精神家园,jiàn古知今,探寻传统元素的转化与新生。作为一个伟大文明的存在,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孔子儒学代表了文化的样态与气质,使中华民族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今天我们应寻绎传统,认识国学精华,发扬国学传统,铺染中国人的生命底色。①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要深刻理解文化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避免坐在教室里讲传统文化的现象不再出现。②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学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③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当开展弘扬国学文化,使它展现出永恒的魅力。④只有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就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中国力量。 1. 文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读音小新不确定,请你帮小新选出正确选项( ) A. “复兴”在此处的意思是“衰落后再兴盛起来”,所以“兴”字应读作“xìng”。 B. “铺染”中的“铺”是形声字,因其声旁是“甫”,所以应读作“fǔ”。 C. “深gēng”在此处的意思是“在工作或事业上进行的深入、持续的努力”,因此应写成“深更”。 D. “jiàn古知今”在此处指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承来为现实的国学复兴提供借鉴。应写为“鉴古知今”。 2. 小新在参加活动中读了很多与国学相关的书籍,并做了批注,下列批注中的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民艺术家”老舍热爱传统文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B. 王勃的《滕王阁序》博大精深,气势恢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骈文。 C. 叶圣陶先生提到中学生在阅读课外作品时,要注重日常积累,养成寻章摘句的好习惯。 D. 欧阳询的楷书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碑》入木三分,严谨工整,被誉为“正书第一”。 3. 文中划线的四处句子,使用正确的一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复兴:fù xīng,衰落以后重新兴盛起来; B.铺染:pū rǎn,铺开笔头,尽可能地大面积接触纸面进行渲染。 C.深耕:shēn gēng,意思是农业上的辛勤耕作,引申意义为耕耘和努力。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使用正确; B.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使用正确; C.寻章摘句:从书上挑选现成的文句,堆砌成文。褒贬误用,使用不当; D.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使用正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否定不当,去掉“不”; C.成分残缺,在文化后加“的活动”; D.关联词误用,可将“就”改为“才”; 故选B。 4. 学校第一次举办主题文化节活动,就如何更好地办好“弘扬国学文化”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请你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