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9636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532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长江,源头,拉丹,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 1.用上浏览的方式,理清本文的游踪。 2.细读感知,格拉丹东冰塔林的景色特征。 3.探究讨论,作者细写身体感受的写作目的,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对人类坚韧品格的赞美。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细读感知,格拉丹东冰塔林的景色特征。 教学难点: 1. 探究讨论,作者细写身体感受的写作目的,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 教学过程 一、快速浏览,画出旅游路线图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梳理地点、方位的词语,在平板上标注上地名,完成这张旅游路线图: 明确:1.草坝子;2.砾石堆;3.冰山;4.冰窟 设计意图:本文的游踪比较难以理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同学们迅速地了解文章的游历过程。同时,利用平板图片推送功能,让学生能够直接准备地进行填写,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后台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抽取,让梳理更有针对性。 2.作者站在这么多的地点观赏的对象是什么呢? 明确:冰塔林 通过关注5、6、10等段落能够明确作者的描述对象就是冰塔林,让学生明确整篇文章观赏的对象。 3.适时补充关于冰塔林的知识点,插入小贴士: 小贴士: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细刻的作品,只有在大陆性冰川上才可能出现。 二、细读品味,找寻最佳观景点 1.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明晓了作者的在多个地点观赏冰塔林,到底哪一处才是最佳的观赏点呢?请同学们再读文章的写景部分,上传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见解。 我觉得游览格拉丹东的最佳观景点是 (地名),因为 。 (温馨提示:可以从景物特征、观赏视角、观后感受说说理由) 范例:我觉得游览各拉丹冬的最佳观景点是砾石堆,因为这样能够极目眺望冰塔林的全貌,观赏到连绵起伏的冰峰、辽阔的冰河,这一刻我被塔林雄奇的景象。 学生们自主阅读关于写景的段落,选择最佳的观景点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品析的基础上了解到冰塔林的风貌并从各个角度来赏析文段的内容。 知识点插入: 这种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的写作手法称为“移步换景”。 三、心路历程,探寻邈远思绪 1.我们发现随着作者脚步的转移,景色的描写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致。从最初的四望到最后的细观,作者的身体是不是也如景色一般渐入佳境? 明确: 在草坝子时,手背生疮,肩背脖颈疼痛,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到砾石堆时,尾椎骨折断,腰椎错位;甚至出现了头痛,恶心等高原反应。 进冰窟前,“我”少气无力地说:“我要死了”。 2.历经“苦难”他却将景色越写越美,越来越详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那么你呢?请在群聊界面结合文章相关的内容来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群聊,同学们不仅可以听(看)到附近同学的观点,还可以纵观全班同学的看法。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也在彼此的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看法。 3.引入创作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马丽华,一位长期扎根西藏的山东女作家。 “渴望苦难”是为了“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但是也可能“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 透过藏北高原的空寂迷茫,怀着寻求灵魂故乡的心,终能从中领略它的壮美辉煌。 ———《藏北游历·后记》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知道马丽华在展现自然美景之后,也在表现人类的伟大,在磨难中探寻心灵的寄所之地。 尾声: 去看看《藏北游历》吧,这里: 有晶莹透彻,千奇百怪的冰塔林 有遮天蔽日,如流苏般的松萝 有风姿绰约的紫色喇叭花 还有几何形状的雪山丛 …… 让我们一起读书,让灵魂来一场所走就走的旅行! 作业布置: 1.课外推荐阅读《藏北游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