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泥土的歌(四) ———《龙船调》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教学目标 1. 赏析歌曲《龙船调》,感受湖北花灯调歌舞曲的魅力,从而对湖北民歌感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2. 在聆听、模唱、对唱、律动的音乐实践中,感受歌曲的湖北方言、念白和衬词,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 能够熟悉歌曲的旋律并学会演唱念白部分,了解歌曲的演唱特点、体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强烈的湖北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其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湖北民歌代表作都有哪些? 生: 师:《龙船调》《幸福歌》《洪湖水浪打浪》等。 (二)初听歌曲 基本简介 《龙船调》最初叫《种瓜调》《龙船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所以,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又叫它种瓜调或瓜子仁调。 《龙船调》是湖北民歌,一首对唱歌曲,由《种瓜调》为基础,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词义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动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和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音乐特色在于其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 发展传承 解放前,种瓜调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营、柏杨等地广为流传,并在歌唱间伴有打击乐器。1935年春节期间,利川举行业余文娱汇演,柏杨业余剧团成员谢义群(女)、瞿廷生、吴庆业、何帮清、丁洪孺等演唱了《种瓜调》,反映良好,收效极佳。县文化干部对其加以整理并根据原来表现形式定名为《龙船调》。 《龙船调》原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叫它种瓜调或瓜仁调。其曾于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其歌词通俗洗练,旋律优美,转抒情,洋溢着浓郁的荆楚风情。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分乐句教唱全曲。强调重点、处理难点 2.让学生随电子琴伴奏完整演唱全曲。 3.歌曲中的方言 . 4. 歌曲中的念白(口传心授,随师逐句念方言,用方言按节奏念歌词,依字行腔)结合人物的形象,学唱念白。 (四)拓展延伸 播放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宋祖英演唱《龙船调》的视频,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播放《新龙船调》,请学生对比分析有什么异同(加入流行元素,不失民族风味)。 教学小结 浓浓的乡土情,亲切的乡土音,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信手拈来,出口成歌。民歌是几千年来来自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孕育出中国文化艺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建立起我们的民族自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