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0557

3《桂花雨》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695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桂花雨,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五 教学形式 课题名称 桂花雨 学情分析 1、学生比较喜欢语文,爱看课外书,但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后进生基础不够扎实,错别字较多,阅读速度较慢。但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能准确地提取文本信息,初步感知文章表达出来的情感,能用简洁的词将感情表达出来,但又是用词不够准确。 2、学生背诵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对于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并不陌生,堆血体会本课的感情,难度不大。但学生没有写过借物抒情这样的作文,对于这类文章的感知比较模糊,所以上课时应把抒情方式作为一块重点,讲清、讲透。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单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一篇课文《白鹭》,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直接抒情较多;第二课《落花生》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在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本课通过描写作者童年关于桂花的美好回忆,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是借物抒情的典型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和“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悟母亲说的话和结尾部分,体会文中的思乡之情,母亲说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教学策略: 建议: 1.使用多媒体课件,图像、声音等角度烘托氛围,帮助学生体会感情 2.理解母亲话中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母亲、琦君、游子对故乡的感受,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读出母亲话中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读古诗(杨万里《咏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猜猜描写的是什么花,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一生漂泊。他生于温州,11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温州,86岁回台湾居住,直至90岁病逝于台湾。就是这么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久久不忘家乡的桂花,久久不能忘记和我们同学一样大时在家乡感受过的———(齐读课题)桂花雨。 学生读古诗,猜花名 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疑问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借助作者生平,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思乡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1、拿起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通过方才的读,你读懂了没,作者印象中家乡桂花的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香) 3、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家乡的桂花很香的?再读课文,把描写故乡桂花香的句子画下来。 相关语句及预设: ①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这里有个字要重读,这个字是(太)。桂树的样子好看吗?满树的叶子好看吗?桂花好看吗?桂花这不好那不好,可就是有一点好———(香气迷人),这就是作者喜欢它的原因。同学们,作者写桂花,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它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再来写它就这一点“香”好,这是为什么呢?对,就是为了通过对比,来强调突出桂花的香,强调突出作者对家乡桂花的喜欢。让我们也来强调一遍。 ②这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