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4237

综合实践活动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日期:2024-05-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5664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综合,实践,活动,一量,一比,教学设计
  • cover
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设计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 点 经历选择不同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过程,理解“量”的实际意义,发展长度观念。 难 点 学习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的策略,理解“量”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的“量感”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成的。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活动内容分为3个层次:一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单位,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二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或表述一种物体的长度;三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经历了数学活动,未必就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就需要学生对实践活动有内悟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活动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了解学生是否熟知了一些常用的“测量标准”、掌握了测量方法。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小棒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确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好处 1.请大家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预设:预设 厘米、米。 2.用手势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学生动手比画。 3.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和1米。 看来知道了身边这些熟悉物体的长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记住1厘米和1米实际有多长。 4.引入新课: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熟悉的物体,它们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学习任务一: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巩固学生前面所掌握的测量的方法,建立所测物品的直观形象,并内化为表象,为后面测量、表征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提供多种不同的长度“单位”。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师:请向你所在小组的同伴们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认识学生尺、软尺、米尺、卷尺。 预设:测量时要注意,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所测物体的一端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情境图。 (1)图中的同学们在测量什么? 预设:图中的同学们在测量身高、肩宽、两臂伸开后两手之间(一庹)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高度、教室的长度等。 (2)活动建议: 三位同学为一组,先想好你们准备测量的物体是什么,选择什么工具测量更合适,想好后开始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 这是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记录单: 测量物体 测量工具 测量结果 (3)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4)展示交流测量方法。 (5)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到每个人的身高、肩宽等不完全相同。 学习任务二: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因此,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体会选择的单位不同时,度量的结果也不同。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和身边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到底有多长或多高,我们很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时直接测量也不是很方便,能不能试着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物来描述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直观感知“6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