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土与火的艺术 ——— 认识陶瓷 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陶瓷艺术 2、陶瓷材料介绍 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胎色不同 2、用釉方式不同 3、烧制温度不同 4、审美风格 胎色不同. 2、用釉方式不同 陶与瓷的区别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两者实际上有较大的差别,关键在于原料和烧成温度。 陶器作品 胎体不透明,质地较松,气孔率较高,吸水率较高,质地粗糙含少量杂质。 特点 瓷器作品 胎体半透明,质地坚密,气孔率较低,基本不吸水,质地细腻不含杂质。 3、烧制温度不同 陶艺工具 制坯过程 1. 2. 3.模具 4.机器等 施釉过程 1.彩绘素坯 2.罩喷透明釉 4.机器施釉 3.浸釉 烧窑过程 烧窑过程 传统陶瓷 舞蹈纹彩陶盆 1973年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陶盆用细泥红陶制成。上腹部弧形,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施黑彩。口沿及外壁以简单的黑线条作为装饰。内壁饰三组舞蹈图,图案上下均饰弦纹,组与组之间以平行竖线和叶纹作间隔。舞蹈者形象以单色平涂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 青花瓷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唐三彩造型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需要马,农民耕田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而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了。 唐三彩色彩 唐三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黄褐绿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罐等。 艺术陶瓷:如花瓶、雕塑品、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