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72787

第一单元 第3课《种子的萌发与传播 》精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粤教版)

日期:2025-05-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694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一,格式,上册,四年级,科学,小学
  • cover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种子的萌发与传播》教学精品设计 学段 中段 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 粤教版 单元名 动植物的繁殖 科学领域 生命科学领域 新课标对应 核心概念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 1.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梦萌发需要的条件 3.探究果实与种子的产生与传播 学业要求 知晓不同种子的所具有的相似结构及各结构的作用; 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能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判断种子传播的方式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科学课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科学安排进阶,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三、教材分析 《用种子紧殖》是小学粤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3课,从2022年版课程标准来看,本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概念: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后代相传,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会给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从整套教材来看,三年下册的《凤仙花的一生》让学生了解了植物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为植物的繁殖奠定了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本课将进一步思考植物是如何世代延续的,从繁殖的层面理解生命现象:而高年段将继续从遗传、变异、进化等方面理解生命现象。本课一共有四部分组成:一是通过解剖种子,认识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性;二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三是认识植物的传播方式:四是意识到种子的外形与传播方式息息相关。 四、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在三年级经历过种植凤仙花的活动,这样的种植经验让本课课前学生种植蚕豆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另外,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学生并不是那么陌生,大都知道把种子丢进土里可以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但是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缘由,也就是说不知道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而如果不了解这一科学事实,对于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有一定影响。最后,关于种子的传播方式,学生可能通过语文课文了解过一些,比如说蒲公英借助风传播种子,但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一个孤立的知识,并没有将其与植物的繁殖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没有形成具有一定结构性的知识。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晓内部构造及其与萌发后的植株的关系;2.能叙述种子萌发的条件3. 能列举植物传播种子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运用控制变量这种研究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查阅资料,根据种子的外形特点,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种子的内部结构及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原因等表现出探究的兴趣;能够不从众,依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播放植物从种子到到枯萎凋零的一生的短片,导入:许多植物的一生很短暂,它们靠种子繁殖后代维持物种的延续。 ·激发兴趣,回顾植株的组成部分,· 问题提出 关于植物繁殖,我们可以研究什么? 预设:种子内部有些什么?为什么能长出幼苗?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种子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用种子繁殖的有关问题吧! 揭示课题 自主探究 一、种子的结构 课前准备:提前1—2周组织学生进行种植活动,教师可以提供蚕豆等种子,学生可以选择拍照。绘图等方式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重点观察幼苗的根、茎、叶分别从种子的哪个部分“钻”出来的。 1.认识种子的结构 猜测:大家的种子都发芽了,看来小小的种子也是有生命的。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种子里面有什么东西让它长出了一株新的植物? 验证: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