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6338

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382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针对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提炼问答梳理对话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孟子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思维方式;鉴赏语言,学习孟子纵横捭阖信手拈来的论辩艺术;联系社会思考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渗透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读懂文章大意; 2.分析对话学习孟子的论辩艺术; 3.了解孟子思想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孟子的论辩艺术 教学难点:孟子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学以致用,传承传统文化,渗透核心价值。) 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治国方略与二千多年前的孟子思想有什么想通之处呢?一起学习《齐桓晋文之事》。 二、活动单元 活动一:预习检测(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课本资源的能力) 1.社会背景 战国中期,是诸侯之间争斗不息、兼并不断的时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人成为国家强大的首要因素,孟子这时也正以客卿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2.作家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政治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 3.字音检测 觳觫 hú sù 便嬖pián bì 庠序xiáng 4.古今异义 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词类活用 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无以,则王乎: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特殊句式 是乃仁术也 夫子之谓也 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将以(之)衅钟 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 活动二:梳理对话内容(阅读内容梳理结构,培养思维能力) 人物 问 答 齐宣王 齐桓晋文之事 未闻,则王乎 孟子巧妙转移话题到王道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保民而王 齐宣王自信满满胸有成竹踌躇满志,7个问题步步紧逼充满挑衅,大有掌握乾坤之势 寡人可以保民乎哉 可 何由知吾可以 是心足以王矣 是诚何心哉 是乃仁术也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挟泰山以超北海为不能,不为长者折枝是不为 孟子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笑而不答 孟子步步为营引君入彀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齐宣王 若是其甚于 殆有甚焉 惊慌失措的齐宣王虚心请教王道 可得闻与 今王发政施仁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表面看是齐宣王掌握对话主动权一直提问,实则在孟子的引导之下,从“霸道”转到“王道”,从主动转为被动,最后缴械虚心请教。 活动三:鉴赏语言艺术(品味语言,学习言语经验和语言表达) (一)多种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用以羊易牛的事实证明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提出行仁政的基础。 2.比喻论证: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不为长者折枝论证不能与不为的区别; 用缘木求鱼论证齐宣王行霸道与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目标之间的关系。 3.类比论证:用邹人与楚人交战证明齐行霸道的后果。 (二)运用修辞手法 1.排比:丰富内容增强语势,论理充分势如破竹滔滔汩汩; 2.对比:正反对比,说理性强。 (三)逻辑严谨 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铺张扬厉,纵横恣肆,各段之间又联系紧密,一气呵成。逻辑上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