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84158

9《说“木叶”》课件 (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7629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说“木叶”,课件,27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3.4说“木叶”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阅读文本,掌握文本生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本,理清文本脉络,感知行文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文本,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林庚的学术精神和风格,了解诗歌的暗示性 重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阅读文本,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感悟林庚的学术精神和风格,了解诗歌的暗示性 “少年精神”:是他对唐诗总体风格的概述。他认为唐朝有一种勃发的气象在,反映到唐诗上,便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极富青春生命力的能够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精神。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楚辞和唐诗的研究中卓有建树。对唐诗作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 作者介绍 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年少时“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之一;年老时 “北大中文四老” (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北大诗歌中心主任。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皎如白雪,煦如阳春。 ———吴组缃 让古典诗歌优秀的成就,丰富我们今天的创作,鼓舞我们塑造出自己时代的更为辉煌的性格形象。 ———林庚《盛唐气象》 《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章所谈诗篇和诗人,唐之前溯源《诗经》及屈原,唐之后涉及宋代词赋和苏轼,以此经之纬之,纵横交错,从而更凸显唐诗的立体形象。所以,本书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著的效果。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解 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艺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概括段意: 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象。 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其关键在于“木”字。 第4段,“木”的第一特征: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木”有第一特征的原因(暗示性)。 第6段,“木”的第二特征:微黄与干燥,清秋的气息。(颜色性) 第7段,总结:艺术领域: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发现问题(1-3段) 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 “木叶”是为诗人所钟爱的艺术形象。 分析问题(4-6段)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 解决问题(第7段) 总结全文,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本文层次结构: 1、、 阅读第一部分,作者是如何提出“木”这一核心概念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 许多为人传弱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外爱的形象。 “木叶”的来源 对“恋人”的思念 “木叶”的影响 提出发现 1、 阅读第一部分,作者是如何提出“木”这一核心概念的 可是问题即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