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木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 审美感知: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知识,感受民间艺人设计的智慧和制作的技巧。 2.艺术表现: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竹木玩具的造型、色彩。 3.创意实践:利用竹木材料创意制作一件玩具。 4.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民间艺人设计的智慧和制作的技巧。 难点:利用竹木材料创意制作一件玩具。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 欣赏竹木玩具(通过“竹节人”问好),引入课题。 m运用投影进行实物展示。说明我国民间玩具很多都是有竹木制成的,他们制作方便,样式简单。玩起来非常有趣。 二、认识竹木玩具 教师启发学生竹木玩具即好看又好玩,每件玩具都凝聚了民间艺人的劳动与智慧。今天老师请你们做小小设计师,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1)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1. 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各地不同风格的竹木玩具 2. 感受民间艺人心灵物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2)竹木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1.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色彩华丽、对比强烈),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2.竹木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3)探究竹木玩具构造。 老师提出探究目标:玩具的构造(如活动玩具的连接部分)、玩具制作中会出现的难题(如玩具的刻、挖、钻等手工)、玩具的装饰(装饰一些简单的图案和色彩)。 学生分小组进行玩具探究学习。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了解玩具构造。教师与学生探讨研究交流学习中遇见的问题(必要的时候可进行演示,如竹子钻洞的技巧等。) 本环节通过开展探究学习,力求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探究。 三、小组完成探究单 结合语文竹节人内容,小组探究完成“竹节人”制作方法。找出制作难点。画出竹节人的外形。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竹木玩具“竹节人”探究单制作难点讲解。 本环节重点将上节课学生小组形成的任务单进行归纳,解决制作“竹节人”的难点: 裁断、钻孔、穿线顺序 二、形成“竹节人”制作步骤 (1)竹子裁成9节。1长,4中长,4短。 (2)将最长的身体部位那节钻两个孔。 (3)穿线组装。注意要将竹节相连的一面紧挨着,以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4)给“竹节人”装饰。如面部特征、衣服等。可以使用颜料或彩纸等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用最快捷的方式进行制作,提醒学生注意造型优美,装饰要巧妙、美观,并注意使用好工具。 四、“竹节人”大比拼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玩具,并小组双人比拼。 拓展提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