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 第1单元 身边的桥梁 1 平直的桥梁 2 弯弯的拱桥 3 专题研究:拼接拱桥 4 巧用悬索 5 桥梁里的框架 6 设计与制作:我的小桥 第2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7 放大镜下的生物 8 科学观察的工具———显微镜 9 用显微镜来观察 10 水滴里的生命 11 发霉了 12 微生物与我们 13 网上学习:身边的发酵食品 11 发面的学问(旧) 第3单元 火山与地震 14 变化着的地壳 15 火山的喷发 16 大地的震动 第4单元 地球运动与宇宙 17 地球上的昼与夜 18 昼夜与地球自转 19 四季与地球公转 20 四季星空 21 太阳家族 22 星系 23 探索宇宙 第1单元 身边的桥梁 1 平直的桥梁 《平直的桥梁》是《科学》五年级下册“身边的桥梁”单元中的第1课,本科从满足桥梁承重和方便通行的需求入手,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认识到要建造一座桥既要想办法增加承重能力,又要考虑如何平稳通行的问题,通过本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梁结构对平直桥面的支撑作用,是梁桥在生活中被光蛋应用的关键所在,现代血多桥梁都是在梁桥的基础上设计并修建而成的。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增强桥的承重能力”,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增强纸桥承重能力的方法;活动2“梁的作用”,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既能承重又方便桥上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桥梁结构。 桥梁是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其中以梁桥最为基本。五年级学生对这些桥梁 建筑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的,并且在玩积木游 戏时也搭过简单的梁桥。但他们少有思考桥梁是如何做到既能承重又方便通行的,更鲜有考究过桥面下梁结构的特点和作用的。本课的教学正是基于这个切入点展开的。 这种来源于现实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五年级学生对这种有结构的探究活动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富有工程实践特点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 2 弯弯的拱桥 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三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强化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改变形状可以改变桥梁的承重能力,但是学生对桥的外形特点还没有系统认知,只能在外形上对不同桥进行大致的区分。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对桥梁结构有所关注,对平直梁桥这样便于建造的桥梁已有一定认识。然而,生活中拱桥的存在,难免让学生产生困惑:为什么有些地方不建成平直的梁桥,而建弯弯的拱桥 这一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3 专题研究:拼接拱桥 拼接拱桥是一节建构课,其中主要涉及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组合。在这里,不仅需要大家能够分析物体的组成部分并找出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规律:而且还必须会用抽象思维,进行概括和归纳等方法去认识、理解这些新的知识。因此对于初二的同学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空间观念。所以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首先设计了制作“拱桥”的情境,让孩子们从动手操作到动脑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通过这堂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从教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