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94657

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39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舍笔下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2.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主次呼应、详略结合等手法来突出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老舍笔下春节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简单复习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基本习俗。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笔下的春节,了解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一些基本习俗。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内容,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 (老师开始简要复习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基本习俗,如腊月廿三的祭灶、腊月廿七的洗澡、腊月廿八的贴窗花等。) (2)提问学生:你们印象中的春节是怎样的?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何异同? 老师:好的,现在我想听听你们对春节的印象。在你们的心目中,春节是怎样的?它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何异同? 学生1:我觉得春节是一个非常热闹、喜庆的节日。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烟花。与老舍笔下的春节相比,我觉得现在的春节更加现代化,有很多高科技的元素,比如电子红包、网络直播等。 学生2:我印象中的春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节日。我们会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还有舞龙舞狮等表演。与老舍笔下的春节相比,我觉得现在的春节虽然也有这些传统习俗,但可能更加商业化,有些人可能更注重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虽然有些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已经被淡化或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春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希望大家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2. 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时各个阶段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并划出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时各个阶段的句子和段落。 学生1:老师,我已经划出了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时各个阶段的句子和段落。在课文的第二段,老舍先生描述了腊月初旬开始准备年货的情景;在第四段,描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在第六段到第九段,则详细描述了腊月二十三到年底的各种准备活动;而从第十一段开始,则是描述过年当天的情景。 (2)小组讨论:分析老舍在描述这些习俗时,运用了哪些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很好,你已经很准确地找出了描述各个阶段的句子和段落。接下来,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分析老舍在描述这些习俗时,运用了哪些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2: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老舍先生在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时,既有详细的描述,也有简略的提及。比如,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他只是简单提及了“祭灶王”,而对于腊月二十三到年底的各种准备活动,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大扫除”、“贴窗花”、“蒸年糕”等。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于突出主题的重要性。 教师:你们分析得很到位。老舍先生这样的写作手法,既保证了文章的丰富性,又突出了重点。他选择详细描述的,都是最能体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特色的习俗,如大扫除、贴窗花、蒸年糕等,这些习俗都富有浓厚的年味,也是老舍先生想要强调的。而对于一些不那么重要或者不那么具有特色的习俗,他只是简略提及,这样既节省了篇幅,又避免了文章的冗长。 学生3:老师,我明白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于突出主题非常重要。老舍先生通过详细的描述,让我们深刻感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