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01150

三《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案检测(含答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77次 大小:17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职,模块,基础,2023,高教,专用
  • cover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案检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感受豪放词的词风。 2、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赏析怀古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提高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4、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二、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在任地方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江西诗派的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米(芾)、蔡(襄),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朱竹”别具一格。 (文艺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二)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做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一间房子,取名“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或跟朋友们谈古论今,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一年里。《念奴娇》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1079年(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苏轼在诗文中讥讽时政,毁谤朝廷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含冤103天后终被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三)怀古诗词 标志:标题中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后加“怀古”“咏———。 怀古诗词往往是作者由眼中所见之景,引起他对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怀。 (四)文本研读 1、赏析炼字。 大江: 千古: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2、赏析上阕“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分析周瑜的形象,作者单单写周瑜的原因? 4、有人说,苏轼此词最后一句带有浓重的悲彩和消极色彩,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 大江:空间阔大 千古:时间悠长 乱:写出了岩石的险怪 穿:写出了岩石直冲云霄的姿态 惊:写出了波涛的声势大 拍:写出了浪涛翻滚的力度之大 卷:浪涛力量大 雪:写出了浪花颜色之白 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启下:“一时多少豪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引出周瑜 婚姻幸福、意气风发、儒雅气度、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通过对比,哀叹,自嘲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仰慕英雄,暗含着渴望能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反映。可以说是豪放之中略见苍凉,他的词中虽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