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04/af/af5f7b755c380d6e234d7686e124afb5.png)
国殇 【学习目标】 1. 体会文中楚国将士们不屈的战斗意志,勇毅爱国精神,感受屈原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与哀悼之情。 2.通过诵读研讨,了解楚辞的一般写法及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3.理解“国殇”的含义及对壮烈战争场面的细致描写。作者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2. 理解“国殇”的含义及对壮烈战争场面的细致描写。 3.作者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一、课前知识梳理 1.课文字词 毂(gǔ) 旌(jīng) 躐(liè) 行(háng) 骖(cān) 殪(yì) 霾(mái) 絷(zhí) 枹(fú) 怼(duì) 挟(xié) 2.朗读断句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诗歌每一句都有一个“兮”字,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的“啊”或“呀”,在句中一般表停顿。所以,当我们读的时候,应该在此稍作停顿,切记不可读破。而要理解诗歌的朗读情感,则需要我们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来明确。 全诗的感情基调———悲壮”,是从惨烈的战争描写和对阵亡将士的赞美感受出来的。 3.作者作品 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出现,标志这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屈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长生了深远影响。 4. 关于《楚辞》 《楚辞》是《诗经》后的第二个高峰,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巨大而丰富的源头之一,《楚辞》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主要的作用。《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一种新体诗,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步的政治主张,与黑暗势力不妥协的精神,都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远游》《下居》《泱父》共25篇。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因此后人提到楚辞又称为“骚体诗”。 《国殇》选自《九歌》,《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5.创作背景 所谓“国殇”,就是指悼念为国家牺牲的英勇将士们。 屈原把这些人鬼和天神、地袛同等祭祀表达了对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怀着无限的崇高敬意。 据说,诗人是为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据不完全统计,在屈原生前,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 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之为殇,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殓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