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09527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曲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8310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曲阅读 古诗词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范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 ,从“ ”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冬季,从“ 、 ”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B.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D.《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情感虽带惆怅,却不悲伤。 古诗鉴赏。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引人遐思。 B.诗歌通过“飞”和“斜”,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 C.诗歌的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D.“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示老百姓们已经蒙受皇恩,表现出一派承平气象。 4.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诗歌前两句描绘的画面写出来。 5.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诗人 ,他被称为“ ” (2)这首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雪,把 比作钩,这样写的好处是 。 (3)说说本诗后两句的意思。 (4)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何当”领起,强烈传达出无限期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金络脑”象征马受到重用。 B.“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C.这首诗一、二句借马抒情,三、四句描写边疆景色,全诗直抒胸臆。 D.这首诗借马抒情,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的感慨与愤懑。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诗的第一句中,“ ”字特别传神,写出了竹子 的性格。诗的第三句中,“千”和“万”写出了竹子面对的考验 。 7.说说本诗后两句的意思。 8.这首诗采用了 的写法。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诗表达的情操?( ) A.刚正不阿 B.秉公无私 C.正直不屈 D.铁骨铮铮 9.“尔”的意思是 。古诗文中的名称很有讲究。请为下列名称选择恰当的解释。 寒舍( ) 在下( ) 晚生( ) 贤郎( ) A.晚辈自称 B.对人称自己的家 C.谦称自己 D.对对方儿子的称呼 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前两句写景,诗句中虽没有带“月”字,但从“ ”一词中可以感受到月光的皎洁。这两句诗体现出诗人 、 的心境。 11.结合全诗来看,文中的“月夜”具有哪些特点?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椭鸦”朴实、简洁、凝练,既写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隐藏着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C.这句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D.“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 13.观察下边的插图《松间明月长如此》,说说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阅读理解。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4.词的序点出了词人 所观所感的地点是 ,其中的主要景物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