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18130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40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13704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40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 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的源头,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 各拉丹冬的含义: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冰川130条。 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海拔五千四百米的冰雪世界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2.把握文章写景顺序和角度,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3.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学习目标 走进作者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 《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 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裸露( ) 黧黑( ) 冻疮( ) 霹雳( ) 砾石( ) 虔诚( ) 蠕动( ) 眩晕( ) 蜷卧( ) 腈纶( ) 皱褶( ) 挪动( ) 草坝子( ) 气喘吁吁( ) 接踵而至( ) 熠熠烁烁( ) 字词学习 luǒ lù lí chuānɡ pī lì lì qián rú xuàn quán jīnɡ lún zhě nuó bà xū zhǒnɡ yì 多音字 曲 ( )弯曲 ( )乐曲 兴 ( )时兴 ( )高兴 qū qǔ xīnɡ xìnɡ 恶 ( )厌恶 ( )恶心 ( )通“乌” 折 ( )折本 ( )折叠 ( )折腾 wù ě wū shé zhé zhē 流苏: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 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 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黧黑:形容黑。 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懈怠:松懈懒惰。 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 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 导思1:梳理作者的游踪。 导思2:各拉丹冬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描绘的? 内容 描写 导思4:作者在描写所见景色时,表达了怎样的感受? 主旨 关键词: 雪域奇观 导思3: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我”的身体状况?是否离题? 探究 整体感知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教学提示:边读边标画有关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进而理清文章脉络。) 寻找作者,确定所至 山脚冰塔林 草坝子上 砾石堆上 接近冰山 置身冰窟 进入冰塔林 → → → → → 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 时空为顺序 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 (3--11) 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和感受。 (1--2) (12--15) 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移步换景 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种写作手法叫…… 各拉丹冬山脚 在草坝子上 接近冰山、 冰塔林 置身冰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