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19559

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44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 cover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曈曈”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经验,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短视频的形式,再现过年的场景,引动学生的过年记忆复现,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新课《元日》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拉近了学生和古诗的距离,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的铺垫。 二、借助白板课堂识字,降低难度 本课借助了白板的识字功能,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借助课件展示读音和写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借助造字法展现字的演变。 【设计意图】由正确识记读音的写法,再到从字的演变历史来认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 三、资料分享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创作背景: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设计意图】分享课前搜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首先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把古诗读一遍。 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2.师: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基础,请同学们在掌握注释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小游戏。 3.看来同学们对注释已经很好的理解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古诗写了什么场景?(展示古诗,教师补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过年的图片和视频,用语言描写诗意,引导学生想象过春节的画面,再读相应的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五、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默读全诗,结合创作背景,想一想古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思想感情,充满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六、总结学法 师:古诗学完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古诗究竟要怎么学? 生:解决生子生词、了解作者、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作业 调查我国的传统节日,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调查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 板书设计 元日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教学反思】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