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23629

【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4 微观现象解释(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16211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答案,解释,现象,微观,专题,备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复习微专题 专题24:微观现象解释 1.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臭味,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闻到臭味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A 【详解】能闻到臭味是具有臭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臭味,故选A。 2.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测体温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C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洗洁精能清洗碗筷上的油污 洗洁精起到了乳化作用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 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A解释合理; B、测体温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汞原子的体积不变,故B解释不合理;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是因为二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解释合理; D、洗洁精能清洗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D解释合理; 故选:B。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气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滴水很小,但其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下列现象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路过梨花园,闻到梨花香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氢氧根离子 D 温度计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由于分子不断运动,路过梨花园,才能闻到梨花香,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二者混合时分子间间隔变小,导致体积变小,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氢氧化钠由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在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因为汞原子体积变大。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答案】C 【详解】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选项正确;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选项正确;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选项正确。 故选C。 6.“水煮黄河”是由于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雾气笼罩水面的自然现象。产生该自然现象的原因是 A.水分子间隔变化 B.水分子体积变化 C.水分子种类变化 D.水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