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4题)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有 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②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通过改革俄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 B.保留了农奴制度 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4.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 出卷网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5.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俄国的 出卷网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此期间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B.农民赎买土地使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沙皇统治被推翻 6.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7.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8.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 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 是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D.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9.右侧图示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民主的工业国家”,德国称为“权威的工业国家”,那么同时期的“民主的前工业化国家”对应的是 出卷网 A.法国 B.英国 C.中国 D.俄国 10.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11.马克思曾说过:“俄国人民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马克思这句话的本意是 A.俄国是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国家 B.俄国人民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C.封建农奴制残余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俄国工人阶级肩负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 12.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