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3768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24年初中升学调研测试(一)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26239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黑龙江省,版无,pdf,试卷,语文,测试
  • cover
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2)此话,大好。懂得读书之“入”与“出”,实在是读书人之必须也。 (3)那么,何谓读书之“入”?用陈善的话来说,就是“见得亲切”。看见一本书,即 油然而生一份亲切感,出于兴趣,出于喜欢,自然也就能很容易地进入书中了。而只有 “入得书”,才真正能够理解作著的“用心处”。 4)不过我认为:仅仅是“入”还不行,“入”之后,还要抱有一种正确的读书态 度。对于读书,正确的态度首先应当是择代、择善,如金克木先生所言:“读书可以把书 当作教师,只要取其所长,不要责其所短。” (5)那么,又何谓读书之“出”呢?陈善认为:所谓“出”,就是“用得透脱”。他的 着眼点,在于一个“用”字。 6)不过,在此之前,.我觉得,读书之“出”还有一个更基本的层面,那就是“不沉 溺”,不沉溺于书中内容不能自拔。像一些人读书,硬是把自己当作书中的某一个人物, 读西施,则效潭,读黛玉,则葬花,以致迷幻沉沦,此即“沉湖”,亦谓不能“出”也。 7再者,就一个“用”字而言,应该也是有一定层面的。 (⑧如摘章截句,是一用。此等“用”,是借他人之话,达自己之意。而所用之章句, 只是自己文章的村料,是为自己的文章服务的。这种引“用”,若然材料选择典型,引用 恰当,即能使自己的文章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此便是“用”到了好处一材料生辉, 自己的文章也生辉。 9)“用”的另一较高的层面,则是“化用”。非摘章戴句,而是将章句化为自己的语 言,将故事化为典故,进行一番提炼,所用更精练,更精当。如古人诗词文章中的“用 典”,便是如此。, (仰陈善说“用得透脱”,“透脱”应该是“用”的最高境界,已然达到了一种自由灵 活、深刻饱满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彰显在某一个人身上,就是其人的读书已然成为其 学养的一部分,成为塑造其人格的文化基础。 们“出”是读书的一个高境界,倘若不能“出”,那便是死读书,最终是“读书 死”,用陈善的话来说,就是“死在言下”矣。 (选自《杂文月刊》2023.8,有改动) 20.(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2分)南宋人陈善的读书“出入法”是什么? 22.(3分)作者认为“用”有几个层面?分别是什么? 23。(3分)文中引用金克木先生言:“读书可以把书当作教师,只要取其所长,不要责其 所短。”而宋朝人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们二人的观点截 然相反,你赞同谁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初中升学语文学科调研测试(一)第7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