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5075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 诗经二首《蒹葭》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58556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初中,蒹葭,PPT,25张,课件,语文
  • cover
(课件网) 诗经·蒹葭 背景知识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初读诗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初读诗歌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跻(jī):升高,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的样子。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原 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 文 蒹葭:芦苇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早露水凝结成霜。我所爱的人啊,她在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那水的中央。 初读诗歌 原 文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译 文 晞:干 湄:岸边 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所爱的人啊,她在水与草相接的地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高又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那水中的高地上。 初读诗歌 原 文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 文 未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还没有完全干。我所爱的人啊,她就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那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初读诗歌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描绘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冷景色,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渲染了萧瑟孤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课文研读 诗中的“溯洄”“溯游”有什么含义及表达效果? 答: “溯洄”指逆流而上,“溯游”指顺流而下,两词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着,以及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课文研读 秋天的河边,芦苇苍苍、白露茫茫,男子在苦苦寻觅心中的伊人却终未寻到。 译读完这首诗歌,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诗歌内容。 概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课文研读 答 案 同样的景物,时间在推进。从“白露为霜”清晨的露珠凝聚成霜,到“白露未晞”霜开始融化,再到“白露未已”太阳已经出来了,露珠渐渐被晒干。这一系列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1.“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什么? 深深爱恋,痴痴守望 课文研读 答 案 伊人踪迹飘忽,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地点的变化,衬托出主人公不畏险阻地追寻心爱之人,但也侧面说明伊人难寻。 2.作者为何反复强调“溯洄”“溯游”“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等地点的变化? 执著追寻,不畏险阻 答 案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思念伊人情真意切,追寻伊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勇敢、执着追求,坚贞不渝之人。 3.文中的抒情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