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67761

5.1《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67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论语》十二章 教科书 书 名: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3.深入解析十二章内涵。感受《论语》的思想、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疏通文言字词,不同程度地感受《论语》的思想、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感受《论语》思想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 今天我们从《论语》十二章的学习开启传统文化学习之旅。 二、知人论世 知人 在上学期中我们学过《侍坐》,对孔子有一定了解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区别于《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实行有教无类。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为实现抱负,曾经仕鲁,并从五十五岁起周游列国,历经十四年,但终不见用,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论语》,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被称为“语”。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全称为“四书”。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我们今天学习其中的十二章。 论世 《论语》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三、研习文本 第一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注释] 食:动词,吃饭 求:追求 安:安逸 敏:勤勉。 而:表并列 就:接近、靠近。 有道: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而:表顺承 正:匡正,端正 已:“矣”,了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对工作勤勉,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注释] 八佾: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个人叫一佾。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即六十四人的舞蹈队伍;诸侯用六佾,即四十八人;大夫用四佾,三十二人。《八佾》第一章中的季氏是大夫。 而:如果。如……何:怎么样。 [译文] 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乐呢?” [解析] 没有仁德的人,就不能按礼乐制度的规定行事,必然会做出破坏礼乐制度的事情。补充:孔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