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78581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7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205866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76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假如你现在穿越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你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世界: 战乱频繁,大国吞并小国。 你要在这个困局中完成大一统的伟业。 在你的面前,有两条道路的可以选择: 一条是选择“霸道”,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并,最终统一天下; 一条是选择“王道”,用“仁”治国,以“民”为先,通过“仁治”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 哪一条路更容易,而你会选择哪一条? 孟子选择了哪一条路?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常识 2.孟子“保民为王”的仁政思想以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3.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他在政治上宣扬“仁政”“王道”,但始终不受重用。汉武帝时,孔孟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元明时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一、知人论世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思想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统一中原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战国时代 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霸道: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王道: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 王道? 一统九州 制霸天下 以民为本 为政以德 著作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名篇之一,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也是古代论辩文中的杰作,代表着当时逻辑文的最高水平。 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绕行王政、弃霸业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 齐桓 晋文 之 事 文题释义 用武力称霸诸侯的事业。 春秋时称霸的诸侯之二,与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合称“春秋五霸”。 齐桓公简介 齐桓公,姜姓,吕氏 ,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jǔ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